【国际反恐怖融资及反洗钱形势】
FATF发布更新版《新冠肺炎疫情相关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
FATF在2020年5月出具了疫情期间的反洗钱工作预警报告,报告指出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投资诈骗、网络犯罪等上游犯罪活动增多,国际援助资金被滥用、腐败风险上升,金融活动发生变化,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加剧,并呼吁各国加强国内协作,共同应对疫情对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体系的影响。
2020年12月FATF更新版报告进一步肯定了此前分析,报告基于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的信息,以案例形式说明了疫情期间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的演变,以及各国(地区)的应对措施,建议监管部门应按照FATF标准,采取以风险为本的措施控制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保证金融秩序。
报告原文链接:http://www.fatf-gafi.org/publications/covid-19/covid-19.html?hf=10&b=0&s=desc(fatf_releasedate)
【国内法规变化】
刑法修正案(十一)对“洗钱罪”修订
解读:
1、“明知是”“协助”等表述被删除,降低了洗钱罪的主观认定标准,犯罪主体也不限于第三人。
2、洗钱数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的比例的限制被去除,增加了自由量裁空间,加大洗钱罪处罚力度
3、对单位犯罪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适用罚金刑。修订之前,单位犯洗钱罪的,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仅适用自由刑,扩大了打击范围。
【案例分享】
案情说明:2020年9月,苏州公安接到多起诈骗案件,犯罪分子冒充公检法或老板实施诈骗,金额11万至60万元不等。其中,马某在J银行开户接收诈骗资金。嫌疑人通过“银行转证券”,将资金转入Z证券公司开立的账户,再通过“证券转银行”将资金汇入其他银行。Z证券公司协助司法查询后发现,马某于9月发生400多笔交易,转移涉案资金400多万元。
案情说明:2020年4月底,安徽省合肥市公安局经侦支队联合瑶海分局成功破获了以胡某为核心的“4.22”特大地下钱庄案件,涉案资金流水近百亿元。本案中,不法分子利用各类身份证件控制了大量的空壳公司账户和个人账户,采用网银转账等方式协助他人收款,将资金从对公账户转到对私账户、套取现金等,从而实现洗钱目的。本案中警方扣押各类银行卡100余张,冻结涉案账户48个,冻结资金1500万元。
【案例启示】
疫情期间,投资诈骗,网络诈骗等洗钱上游犯罪增多,投资者需警惕其中犯罪陷阱!
拒绝成为背锅侠!!!
1、主动配合义务机构进行客户身份识别
2、选择合法期货,选择靠谱金融机构
3、勿轻易替他人收款,勿出借身份证件
4、若发现涉恐人员,洗钱犯罪及相关线索,应积极向人行,公安部门举报